宁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2021年宁德市食品生产安全年度监督管理计划的通知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 2021-04-21 16:06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收藏 打印

各县(市、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局机关相关科室,各直属单位: 

  现将《2021年宁德市食品生产安全年度监督管理计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宁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年4月9日

  (此件主动公开)

  2021年宁德市食品生产安全

  年度监督管理计划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全市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市局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总体部署,以新思路育新机、谋新篇、开新局,严格落实 “四个最严”要求,严密防控食品安全风险,全力提升食品生产安全治理能力,着力推动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计划。

  一、紧盯一个目标建设

  全面实施《宁德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规范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全力开展小作坊“破茧”行动。通过择优评选,创建第二批市级小作坊示范点36家,从中推荐一批小作坊参加省级小作坊示范点创建活动。积极探索中心城区小作坊集中加工区建设可行性,在福安市建成穆阳线面小作坊集中加工区并通过省级验收,推进古田红曲小作坊集中加工区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开展小作坊集中加工区建设。

  二、紧抓两大质量提升

  (一)乳制品质量安全提升。进一步加强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推动乳制品生产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实施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体系和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实现原辅料、关键环节与产品检验管控率100%,食品安全自查发现风险报告率100%,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整改到位率100%。

  (二)肉制品质量安全提升。持续加大肉制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全面开展肉制品生产单位(含小作坊)监督检查,督促肉制品生产单位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实现肉制品生产单位监督检查覆盖率和发现问题整改到位率100%,肉制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自查发现风险报告率100%。

  三、紧促三项责任落实

  (一)食品安全考核和能力培训。督促企业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和考核,实现监督抽考企业覆盖率和合格率达100%,特殊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每年完成40小时的特殊食品安全专业知识培训任务。举办全市食品生产监管人员培训班,提升一线监管人员发现问题的能力水平,建立健全全市食品生产检查人员库。

  (二)食品安全自查和公开承诺。督促企业落实食品安全自查制度,定期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检查评价,实现食品安全自查报告率和发现问题整改率100%。指导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组织肉制品、乳制品等生产企业开展食品安全公开承诺活动。鼓励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管理,设立首席质量官,实施ISO22000、HACCP等质量管理体系。支持各类技术机构、社会组织、新闻媒体和公众参与食品生产安全治理,促进企业诚信守法。

  (三)食品安全追溯和过程监管。督促企业有效实施食品安全追溯制度,全面深化“一品一码”追溯系统应用,持续减少应录未录数据条数,全力降低无效企业比例,实现企业注册率和数据录入率100%,生产过程数据“应录尽录”,随机抽查录入率75%以上,综合排名保持全省前列。全面加强过程监管,督促企业严格原(辅)料进厂到车间生产、贮存、检验、销售、运输、交付的过程控制,持续保持生产许可条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标准要求组织生产,确保食品生产全过程持续合规。

  四、紧控四类安全风险

  (一)强化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监管安全。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压紧压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杜绝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慎终如始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要求,健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食品生产安全监管机制。以肉类、水产品等进口冷链食品为重点品种,严格落实“人物同防”工作措施,严防新型冠状病毒“由物及人”传播。督促企业严格按照各级人民政府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和 《福建省进口冷链食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导则》有关要求,建立健全食品生产企业疫情防控管理制度,稳妥有序推进冷链“一条线”人员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做到“应接尽接”,不断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二)强化食品生产安全风险隐患排查。聚焦重点产品、重点场所和重点环节,完善风险清单、措施清单和责任清单,紧盯原辅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检验、贮存管理等关键环节和新原料、新工艺、新业态带来的风险隐患,重点排查乳制品、肉制品、酒类、食用植物油、保健食品等食品生产企业和各类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巩固“两超一非”、肉制品、包装饮用水和固体饮料、压片糖果、代用茶等重点食品专项整治工作成果,防止食品添加剂“两超”、“塑化剂”污染等问题发生。督促企业严防产业链和供应链风险,重点解决投料把关不严、生产环境不达标、出厂检验不到位、标签标识不规范等突出问题,严厉打击非法生产、违法宣传、欺诈误导等突出行为,着力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提醒企业做好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

  (三)强化企业风险分级管理综合应用。做好新一轮食品生产企业风险等级评定和“互联网+”监管系统应用,合理运用风险评级结果,科学制定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加强对蜂蜜、速冻食品、食用植物油、饮料、调味品、保健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等重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原则上,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日常监督检查由市局负责,监督检查覆盖率和项目涵盖率100%。对监督检查中发现风险隐患较大、抽检监测问题较多、投诉举报较多的企业开展责任约谈;对监督抽检不合格率较高的食品开展专项治理;对连续多次抽检不合格的企业调高风险等级,增加检查频次,持续加严监管;对往年体系检查和飞行检查中发现问题的企业“回头看”抽查。定期归集和分析监督检查数据,完善问题整改督导机制,落实检查发现问题整改,实现监管闭环。

  (四)强化服务意识防控履职廉政风险。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足全市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实际,结合“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扎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中遇到的“难点”、“堵点”问题,帮助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努力探索食品生产安全监管新举措和新模式以适应新时代、新阶段对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正确处理好监管与服务的关系。严格落实廉政风险和履职风险预警防控措施,把廉洁自律压力传导贯穿于监管全过程。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全力打造一支清正廉洁的食品生产安全监管队伍。

  

附件下载: